聚焦“大抓經濟”鮮明導向,鳳林街道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,以“謀實事、出實招、出實效”為行動綱領,創新服務機制,延伸服務觸角,構建全方位、多層次的企業服務體系,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一、織密服務網絡,構建“雙員聯動”新機制,實現從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找人”的轉變
面對傳統服務模式存在的觸達盲區與響應遲滯問題,街道著力打破職能壁壘,首創“機關干部+網格員”的“雙員聯動”1+1精準服務機制。
明確機關干部與網格員在服務企業中的差異化定位與協同路徑。機關干部發揮其政策掌握全面、資源協調能力強的優勢,成為企業的“政策顧問”,聚焦企業宏觀發展規劃與政策性需求;網格員則依托其人緣熟、地緣熟、情況熟的特點,擔任企業的“前線哨兵”,負責常態化走訪摸排,精準捕捉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遇到的微觀、具體難題。二者信息互通、優勢疊加,構建起一張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服務網絡。從坐等企業上門求助的被動服務,轉變為主動上門、精準推送的主動服務,真正實現了“政策找企業”,確保了惠企政策的知曉率和可達性。
二、夯實工作基礎,建立動態管理新臺賬,確保從“底數不清”到“情況分明”的跨越
鳳林街道在走訪服務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,摒棄形式主義,通過現場交流、問卷調查、線上平臺等多種渠道,廣泛而深入地收集企業在政策咨詢、融資貸款、人才引進、場地擴張、生產經營等各方面的訴求與建議。
對收集到的海量信息進行系統化梳理、甄別與分類,建立“一企一檔、一事一冊”的動態管理臺賬。該臺賬詳細記錄了問題內容、責任部門、解決措施與時限要求。閉環管理,壓實責任,形成“收集-建檔-分辦-跟蹤-反饋-銷號”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,確保每一個企業訴求都有部門承接、有路徑解決、有時限反饋。由此構建起“底數清晰、情況分明、責任落實”的工作格局,為后續精準發力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。
三、聚焦痛點,靶向施策,實現難題破解從“普遍撒網”向“精準滴灌”的效率化提升
針對企業反映集中、制約發展的共性難題,街道不回避、不拖延,集中力量靶向攻堅,務求實效。破解“用工難”, 迅速搭建線上用工服務平臺,依托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免費、及時發布企業招聘信息,建立“需求快速響應、信息廣泛覆蓋”的線上線下聯動服務模式,有效紓解企業用人困境。發布企業招聘公告6期,為企業解決用工問題80人次。打通“政策路”, 針對政策落地“中梗阻”問題,深入開展“政策上門、服務到家”專項行動。組織包保干部下沉一線,“點對點”解讀政策內涵,“手把手”輔導申報流程,確保各項惠企紅利直達快享,充分釋放政策效能,發放企業服務聯系卡2000余份。
四、筑牢安全底線,拓展兜底服務新內涵,實現從“單一幫扶”到“全面發展”的覆蓋
將安全生產視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,融入企業服務大格局,為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。專業巡查,閉環管理。組建由網格員與安全專管員構成的聯合巡查隊伍,每日深入企業生產一線,開展專業化的安全檢查。重點排查配電環境、消防設施、疏散通道等關鍵區域,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建立整改臺賬,實行嚴格的銷號管理,并定期組織“回頭看”,確保隱患真整改、問題不反彈。同時,通過真實案例講解、安全知識宣講等多種形式,常態化開展消防安全、生產安全教育活動,不斷強化企業負責人員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,助力企業筑牢內部安全防線,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。
五、提升專業素養,鍛造經濟服務新鐵軍,推動從“事務員”到“智囊團”的躍升
街道創新實施“經濟素養提升工程”,構建了“專家授課+案例研討”的二維培養體系。積極聯合稅務局、專業法財稅服務機構等外部力量,共同舉辦企業家日活動。 圍繞最新產業政策、稅收優惠申報、法律風險防控等企業關切的熱點、難點主題開展專項培訓,著力推動服務干部從被動的“政策學習者”向主動的“服務智囊團”角色躍升。通過系統化培育已成功幫助企業解決政策盲點、操作難點20余項,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。
鳳林街道的服務企業實踐,核心在于一個“實”字——機制務實、作風扎實、成效求實。以“雙員聯動”為基礎、以數據賦能為驅動、以精準服務為核心、以安全發展為底線、以專業隊伍為保障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諸多現實困難,營造親商、重商、安商的濃厚氛圍的同時,增強了企業在鳳林扎根發展的底氣與信心,為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更大力量。